伊莉討論區

標題: 廢除科舉 [打印本頁]

作者: zxc005    時間: 2009-9-18 09:47 AM     標題: 廢除科舉

廢除科舉
1905年9月2日,清廷奉上諭:「自丙午科為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中國歷史上延續了一千三百年的科舉制度,就這樣突然結束了。 詔令既出,舉國上下,有喜有憂。五天以後,上海維新派《時報》發文,盛讚「革千年沉痼之積弊,新四海臣民之視聽,驅天下人士使各奮其精神才力,鹹出於有用之途,所以作人才而興中國者,其在斯乎」。 1905年廢除科舉,不論在中華帝國歷史還是中國現代化歷史上,都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或斷裂點。 從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設進士科,到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下諭廢止科考,在國朝歷史上,科舉可謂源遠流長;在制度倫理與人文心理上,科舉可謂根深蒂固。中國古代選舉制度,經歷了世卿世祿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到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制,隋煬帝創置進士科,科舉制度出現了。隋朝「二科舉人」、「十科舉人」、「四科舉人」,尚未形成制度。而唐代承隋制,開科取士,考試科目分常科、制科,還有武舉:選舉不僅看考試成績,而且也看名門顯貴推薦,並兼采時望。它上承兩漢魏晉重名重行的察舉薦選古意,下啟兩宋明清純粹以文取士、一考定終身的科舉制。 「科舉之制始于隋,盛于唐,經宋、元、明、清,至清末方廢除。」隋唐是肇始期,兩宋臻于完善,科舉制度的黃金時代到來了。取士不問家世,一切以程文為去留,三歲為一貢,發解、省、殿三級考試,通過鎖院、糊名、謄錄,分科取士以進士科為主,制度齊備,這都充分體現了科舉的公平合理精神。此後遼、金、元三朝,科舉一度陷入低谷。明洪武三年詔告天下,特設科舉,稱「非科舉者,毋得與官」。明清兩代科舉承宋元定制,且逐漸僵化腐化。例如,八股文定于明初,備于成化,如果說最初它還仍有積極意義,日久則禁錮人心、窒息社會、愚民誤國了。清末內憂外患,朝野有志者,改革圖強,大多發現了科舉之弊。甲午戰爭戊戌變法、新政立憲,科舉制似乎已經到了不得不廢的地步。 清末科舉一廢,天下大亂。科舉既廢,朝廷失去了官僚體制自身的再造功能,朝野官民之間制度化的流通與平衡機制被破壞,有志之士仕進無門,窮途末路之下,即使不造反,也為革命準備了社會心理基礎,彷徨、怨憤、絕望,社會失序,人心離散,有登高一呼者,難免應者雲集。天下英雄逐鹿中原。雖說將廢除科舉當作比辛亥革命更加重要的轉捩點有些過激,但廢除科舉改變了中國的命運,為辛亥革命準備了社會基礎,卻也是事實。舊科已廢,新學正興,讀書未必出仕,道統與政統分離了,於是,朝廷失去了智辯勇力之才,士人的力量積蓄在民間,社會變得強大了,出現了「官不如紳」的趨勢。廢科舉堵死文人的仕進之路,文人的地位降低,軍人與商人的社會地位上升,新政時期與民國初年的「政治參與膨脹」中的活躍分子,除了新式文人外,職業軍人與商人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官不如紳,文不如武,士不如商。當然,最簡捷的道路是從軍。於是,畢業于新學堂的士子,不見用於朝廷,「士」不能成為維護皇權的「大夫」,就成了顛覆皇權的革命者。 廢除科舉啟動了現代政治,也開啟了現代教育。1905年各地新學堂數以每年一萬所左右的速度增加。到辛亥革命前,全國已有六萬多所新式學堂,學生數將近兩百萬。


作者: mark10029    時間: 2009-9-18 10:31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bric00094    時間: 2009-9-18 11:38 AM

科舉和現在的國家考試一樣是透過考試來選拔人才但是無論是科舉還是現在的國家考試考試的內容都必須要順應時勢不斷的變化而科舉的考試內容從科舉誕生到結束一直都侷限在論語四書五經之類的儒家典籍沒有任何變化所以儘管科舉不是什麼壞事可是考試內容千年不變不淘汰也不行
作者: dodo601102    時間: 2009-9-18 11:45 AM

方法不同而目的一樣,現代而言聯考其實也是另外一種科舉制度。
作者: sihmingfeng    時間: 2016-3-1 03:19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1028908    時間: 2016-3-1 06:15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s://www05.eyny.com/) Powered by Discuz!